截至10月底,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(枪)总数达1864.5万个 同比增长54%
近日,中国充电联盟发布 2025 年 10 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数据,截至 10 月底,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(枪)总数已达 1864.5 万个,较去年同期增长 54.0%,展现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势头。从全年进度来看,2025 年 1-10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增量达 582.7 万个,同比增幅更高达 77.2%,这一增长速度不仅远超行业预期,更凸显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领域的扎实推进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在充电基础设施的结构构成中,公共与私人领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特点。其中,公共充电设施(枪)数量达 453.3 万个,同比增长 39.5%,且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已突破 2.03 亿千瓦,平均功率约 44.69 千瓦,这一数据意味着公共充电网络正加速向高功率快充方向升级,能更好满足用户在商场、办公区、交通枢纽等场景下的快速补能需求。与此同时,私人充电设施(枪)规模更为庞大,达到 1411.2 万个,同比增长 59.4%,私人充电设施报装用电容量也同步增至 1.24 亿千伏安,反映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家庭,居民对私人充电便利性的需求持续释放,且配套电力保障能力也在同步提升,让 “在家充电” 成为越来越多车主的日常。
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,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。2025 年 1-10 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 1092.9 万辆,同期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582.7 万个,桩车增量比保持在 1:1.9 的合理区间。这一比例表明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节奏与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基本匹配,能够为消费者购车后的日常通勤、长途出行等提供稳定的补能保障,进一步打消了部分用户对 “充电难” 的顾虑,形成 “车增桩随、桩随车补” 的良性循环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从行业发展规划来看,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 “提质升级” 与 “广泛覆盖” 并行的新阶段。日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6 部门联合印发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 “三年倍增” 行动方案(2025—2027 年)》,明确到 2027 年底将在全国建成 2800 万个充电设施,提供超 3 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,以满足超过 8000 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。方案还提出,将针对不同场景的补能需求分类施策:在城市推进快充为主、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,在高速公路加密服务区充电点位,在农村下沉充电服务并加强 “春节返乡” 等高峰期保障;同时优化居住区充电条件,要求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 100% 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,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完善充电服务网络的覆盖面与实用性。
充电线缆作为连接充电桩与车辆的能量传输关键载体,其技术性能直接决定充电安全、效率与使用寿命。在高压快充成为行业主流的背景下,线缆面临双重核心挑战:400A 以上超大电流易引发焦耳热积聚,加速绝缘材料老化,且趋肤效应会缩减有效导电面积、增加传输损耗;同时频繁插拔、弯曲拖拽及户外高低温、盐雾侵蚀,对其柔韧性与耐候性提出更高要求。行业通过技术创新破局,高纯度多股绞合铜导体可降低电阻与趋肤效应影响,热塑性弹性体(TPE)绝缘层提升耐磨损与耐极端温度能力,液冷技术更实现 600A + 大电流下线缆轻量化与低温运行。未来,符合国标要求的高压快充线缆将成主流,推动充电设施服务能力同步升级。

广东华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,致力于专业研发、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充电线等新能源线缆的领先企业。公司已通过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,具备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,能够设计生产符合国标、美标、德标等不同标准的充电线,并且在2012年就获得了UL电动汽车充电线缆认证资质。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,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线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,我们推荐使用符合美标、国标等标准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