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能源局: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 1374.9 万台,同比增长 47.6%

2025-04-29 10:05:23 华坤新能源 浏览次数 25

2025年4月28日,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截至一季度末,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374.9万台,同比增长47.6%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公共充电设施达390万台,私人充电设施984.9万台,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累计建成3.8万台,实现全路网贯通。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充电网络在规模和服务能力上持续领先全球,也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carsharing-4382651.jpg

国家能源局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为“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”,通过加强规划布局、完善政策支持、推进试点示范等措施,进一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,这一目标与《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一脉相承,为行业注入长期发展动能。

需要指出的是,多元化场景(公共快充、私人慢充、高速超充)与政策对“高质量充电体系”的要求,推动线缆选型标准全面升级。大功率快充技术普及(如800V高压平台)对线缆载流量、散热能力提出严苛需求,复杂环境(高温、高湿)则考验耐候性与安全性。企业需从技术适配性、安全性与场景兼容性三方面突破,实现高效可靠与场景适配的平衡。

(1)技术参数适配性

  ■ 电流负荷与散热能力:公共直流快充桩占比提升(截至3月底达178.5万台),需匹配大截面积、高载流量的线缆,并采用液冷散热技术以应对大功率充电产生的热量

  ■ 材料耐久性:线缆需具备耐高温、抗老化特性,适应户外复杂环境(如高速公路服务区常年暴露于温差、雨水等条件)

(2)安全标准严格化

  ■ 阻燃、耐压、绝缘性能需符合国家标准(如GB/T 33594-2017),尤其在高密度布桩区域(如城市商圈),需规避短路、过载风险

  ■ 户外场景需通过-30℃至55℃宽温测试,采用TPE或硅橡胶护套材料,抵御紫外线、盐雾腐蚀

(3)场景化适配

  ■ 私人充电桩以交流慢充为主,线缆需轻量化、易安装;公共快充站则需支持模块化设计,便于后期扩容

  ■ 兼容CHAdeMO、CCS、GB/T等全球主流充电协议,适配不同品牌车型

充电基础设施的爆发式增长为线缆企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,正驱动充电线缆行业进入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。公共快充桩占比提升驱动大功率线缆需求激增,私人场景催生轻量化细分品类;国家“配电网承载1200万台”目标倒逼高效低损产品研发,超充技术则要求耐压等级与导电率突破极限。头部企业加速抢占份额,中小厂商需以差异化技术或国际合作突围,行业进入技术、产能与市场洞察的多维竞争阶段。

公司大门.jpg

广东华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,致力于专业研发、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充电线的领先企业。公司已通过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,具备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,能够设计生产符合国标、美标、德标等不同标准的充电线,并且在2012年获得了UL电动汽车线缆认证资质。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,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线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,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